2025年10月10日上午十点,我院邀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倪士光教授,在俊秀楼223报告厅进行题为“朝向积极智能计算的人工智能心理学”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严超教授主持,学院青年教师、本科生与研究生等80余人以现场的形式参加。
报告伊始,倪士光教授以自身学习心理学的经历为切入点,回顾了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必然趋势。他援引了自己近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文章《人工智能心理学的三种研究范式》,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及其未来方向。倪教授指出,传统心理学研究多依赖问卷自评等方式收集个体情绪与认知状态,但这一方式存在较为显著的主观偏差。随着智能技术的进步,心理学研究应当探索更为客观、动态的测评与干预手段。
倪教授强调,心理学研究的最终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惠及大众,科研工作者应开展具有社会价值与应用前景的研究,同时兼顾基础性探索的科学意义。在人工智能时代,心理学的发展应更加具备包容性、反思性与批判性,积极回应智能社会中人类心理的适应与成长问题。“朝向积极智能计算的人工智能心理学”正是倪教授在长期研究与实践中的思考与创新成果。
随后,倪教授结合团队的科研与产品研发经历,介绍了其在数字心理干预和游戏化测评领域的探索成果。他展示了如何将游戏化理念融入心理测评与干预设计,以提高心理服务的科学性与参与度,并分享了团队在科研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就人工智能心理学的研究边界、伦理考量及未来应用等问题与倪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整场报告学术氛围浓厚,启发性强,参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心理学在智能时代的跨学科融合与社会服务路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报告人简介:
倪士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广东省数字心理健康与智能生成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生幸福标杆研究中心负责人、深圳市新一代互动媒体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与行为大数据MAP项目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B类(2022地方级领军人才),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21),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师,中国知网高被引学1%学者,腾讯-清华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与PI。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数字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等。在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等心理学期刊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HAI 2023, ACL 2024, EMACL 2025等计算机会议发表SSCI、SCI论文60余篇;中英文累计总被引4000多次(中文CNKI H =27, 英文Google Scholar H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