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封春亮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3-05-29浏览:173设置

 2023526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封春亮副教授应邀来到我院,在俊秀楼223报告厅作题为“基于脑影像的亲社会倾向预测模型”的学术报告。副院长郝宁教授、相关领域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我院胡杨副教授主持。

封春亮副教授首先从脑成像研究的临床应用层面出发,指出个体差异研究对临床的诊断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主要关注不同条件间的平均效应,而忽略了个体差异信息,得到的群体水平的结论很难运用于个体水平的预测。因此,课题组重点关注个体差异,开展了多项脑成像研究,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更高效可靠的预测模型,并探讨了导致这些巨大个体差异的原因。



接着,封春亮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脑成像研究中探究个体差异时常用的指标和相关技术方法。具体而言,研究者常采用大脑的内在特征指标进行研究个体差异,例如基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数据的脑功能连接网络、脑结构、白质微结构等指标。重要的是,研究者在分析这些指标时,往往会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如有/无监督学习),以弥补以往神经成像研究中因为被试数量不足而导致统计效力弱等弊端。

随后,封春亮副教授结合课题组的两项研究,进一步介绍了脑影像预测模型的构建、验证、泛化和解释。研究一关注个体的信任倾向,利用单轮信任游戏,记录被试的静息态脑成像数据和脑结构像数据,发现基于个体的灰质体积建构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信任倾向;通过弹性网回归分析得到关键脑区,发现基于这些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同样可以对个体的信任倾向进行预测,并在另一批样本中得到了泛化验证。该研究进一步借鉴图论思想,将上述脑区模块化,得到三个脑网络,结合脑网络的相关功能对预测模型进行解释。研究二则关注个体的利他惩罚倾向,利用第三方惩罚任务,探讨了责任分散效应的个体差异。



最后,封春亮副教授对本次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与现场师生围绕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相关分析思路在任务态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拓展以及该类预测模型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价值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报告人简介:封春亮,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期间赴美国Emory大学人类学系交流访问。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NeuroImag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研究运用心理学实验设计,眼动,EEG/MEG,多模态脑成像技术(fMRIMRIDTI),病人及药物研究以及计算建模等方法,探究从众、社会学习、道德决策等高级认知与情绪加工的计算认知神经基础。


(图、文:邱诗苇;校稿:胡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