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俊秀青年学术俱乐部2022年度学术年会 暨“俊秀青年书系”交流活动举行

时间:2022-12-25浏览:233设置


 1223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俊秀青年学术俱乐部2022年度学术年会暨“俊秀青年书系”交流活动在线上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袁彬,教育与心理出版中心主任谢冬华、副主任董洪,营销部主任朱丹瑾,编辑金亚静、王祚瑕、陆天资、廖宏艳,《文汇报》首席记者许暘,《解放日报》首席记者施晨露,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等出席会议。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陆静怡,紫江青年学者刘帅,副教授李世佳、姚琦、胡杨、陈中廷、陈曦,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周晗昱、郭家俊等人作学术报告,共60余名师生参会。报告会由紫江青年学者尹大志和陆静怡教授主持。



   在开幕致辞中,袁彬副总编首先介绍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概况及作出的成绩,随后回顾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合作推出“俊秀青年书系”的历程及取得的广泛社会影响,表达了对俊秀青年学术俱乐部青年教师进一步取得优秀成果的信心,最后强调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学工作者和出版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郝宁副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上海教育出版社之间的数十年合作。近些年,除了俊秀青年书系,疫情时期双方还协力推出系列抗疫心理科普读物,为缓解群众心理健康问题和重建生活提供了有力帮助,并呼吁各位青年教师积极投入书系建设。     



 在上午的报告会中,紫江青年学者刘帅讲述了一个关于多巴胺的故事。多巴胺作为一个明星分子,拥有简单的化学分子式,但产生的结果极为复杂:它让你渴望你未曾拥有的东西,驱使你寻找新的事物。故事围绕着多巴胺的前沿进展以及刘帅老师课题组的最新发现展开。



 李世佳副教授报告了急性压力对认知灵活性的抑制作用——性别差异和催产素干预研究。考察了在急性社会应激的影响下,个体在趋近—回避威胁刺激的规则的反复逆转过程中,灵活学习新规则的能力是否受到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催产素对这种应激相关的认知灵活性下降的干预作用。



 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从症状结构、影响因素和病理后果等角度出发,探讨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独立诊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此区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CPTSD不仅包含PTSD 核心症状,还包含自我组织功能失调的核心症状,如情绪调节困难、负性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问题。)



 姚琦副教授的关注焦点为医患危机,其研究从患者的调节定向(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模式入手,探究其对医患信任的动态影响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发现在不同的医疗背景下,患者的促进定向与预防定向在不同治疗阶段分别有其优势与劣势。该结果不仅丰富了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和调节定向的后效研究,还为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路径。



胡杨副教授则以权力持有者的腐败行为---受贿为例,将新的任务范式与认知计算建模及神经科学手段结合,通过三项研究考察了受贿行为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其个体差异。相关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受贿行为的内在机制及个体差异,实践中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有效的反腐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下午的报告中,陈中廷副教授提出利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分析人工跟踪过程中的信息整合问题,重点探讨了目标运动轨迹的可预测性对连续追踪过程中信息整合的影响。



 陆静怡教授采用8个实验系统探究了“班门弄斧”在面试情境中的心理机制。人们常常预测在他人擅长领域展现能力会暴露缺点,导致差评,因而忌讳班门弄斧,但研究指出,评价者会因为提及其擅长领域而感到自豪,给班门弄斧者好评。



明园晨晖学者周晗昱报告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之一——异常身体反应,检验了身体困扰量表(B-BODI)在中国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提示身体自我的异常相对特异地存在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人群中。



 明园晨晖学者郭家俊拓展了已有的研究范式,采用多任务矩阵探究儿童早期工具创新能力的发展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包括执行功能以及发散思维与工具创新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具创新能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陈曦副教授报告了亲子互动动态模式对儿童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考察了101对母子在挑战性拼图任务中的互动模式对6个月后儿童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学习模型,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并通过对模型权重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探索亲子互动中对儿童社会适应具有较高预测力的动态模式。



 每个报告结束后,师生从实验设计、分析方法、实践应用等不同方面踊跃提问,报告者逐一回答问题,学术思辨氛围浓厚。


 闭幕式上,郝宁副院长对报告会作点评和总结。他首先称赞各位老师在这波疫情感染的高峰期依旧坚持完成学术报告,同时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提出几点建议:进一步提升作学术报告的技能;科学研究要坚持四个面向,特别是要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社会需求;不断追求卓越,增强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图文:杨芸、赵婉云、尹大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