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勇于探索,而我会小心谨慎 ----信息搜索中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时间:2018-09-12浏览:2518设置

      朋友遇到感情问题向你倾诉时,你是否是经常说出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

       陪朋友一起去逛街时,你是否总嫌同伴在一家店里停留的时间太长,而自己却倾向于逛下一家商店?

       在求职的过程中,相较于他人的建议,你是否更倾向于对已搜集到的职位进行详细了解(如:休假、出差、同事、领导、组织文化等),而不是去寻求新的更多的职位?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你的回答是“是”,那么恭喜你,你与大多数人的感受一致!

       为他人决策(建议)涉及医疗、管理、咨询和谈判等重要的社会决策,然而正如上述例子所述,当我们为他人建议时,通常与自己作为当事人面对同样的情景所作出的选择或倾向是不一致的,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基于此,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当前多数研究主要聚焦于自我-他人决策在结果上的差异,而较少触及二者在决策过程上的差异,特别是缺乏对信息搜索和加工过程的探讨。刘永芳教授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其成果“Choosing for others and its relation to information search”近期发表于行为决策领域重要期刊《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问题1:深思熟虑or探寻信息

       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参与者完成一个自由终止的餐馆选择任务,即每次向参与者呈现一个餐馆(选项),每个餐馆通过消费价格等四个特征信息(属性)进行定义,参与者自行决定何时停止信息搜索并作出最终决定。结果发现,为他人决策时,参与者查看了更多的餐馆,而为自己决策时,在每餐馆信息出现时,参与者停留的时间更长。在另一个实验中,每次向参与者呈现一个特征信息(属性),依然是一个自由终止的实验任务,结果发现,为他人决策时,参与者查看了更多的特征信息,而为自己决策时在每个特征信息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两个研究共同证实,为自己决策倾向于对已有信息进行深思熟虑(停留时间),而为他人决策倾向于探寻新的信息(信息数量)。

 

问题2:深度搜索or广度搜索

        除了深思熟虑or探寻信息的权衡,在信息搜索的过程中,决策者通常还会面临深度搜索or广度搜索的权衡,即搜索新的特征信息以对当前选项进行更深入详细的了解,抑或搜索新的可能的选项以增加获得最优选项的机会。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面临搜索属性vs.搜索选项的权衡时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为他人决策时,参与者倾向于搜索更多的选项,增加获得最优选项的几率,而为自己决策时,参与者倾向于搜索更多的特征,以对现有选项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问题3:防患于未然or决胜于未来

研究进一步用调节焦点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为自己决策时更多诱发防御聚焦的动机,此时主要关注点是:防止做出一个“坏”决策,因此更加优柔寡断,踌躇不前,却也更加细心谨慎,深思熟虑;而为他人决策时诱发促进聚焦的动机,此时主要关注点是:促使做出一个“好”决策,因此更加当机立断,勇于探新,却也更加粗枝大叶,缺乏耐心。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调节焦点作为决策者角色影响信息搜索过程的中介作用。

       整体上,该研究证实自我-他人作为一个决策框架对决策者的信息搜索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深思熟虑or探寻信息和深度搜索or广度搜索等问题的权衡上。这些结果对一些现实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比如,医生的决策目标通常是“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可能更倾向于广泛的信息搜索(比如各种检查),形成更多可能的假设。而作为当事人的患者或家属的决策目标通常是“减轻痛苦”,因此希望医生认真对待现有信息,尽早确诊并治疗,这种矛盾通常表现为“医生慢悠悠,患者急呼呼”,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医生培训、医疗决策、医患沟通等领域,以有效降低医患紧张,促进医疗系统健康发展。另外,在提升咨询师的共情能力、提升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能等方面,该研究成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追踪:

Liu, Y., Polman, E., Liu, Y., & Jiao, J. (2018). Choosing for others and its relation to information search.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47, 65-7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