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邀请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广来校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2-12-13浏览:245设置


2022128日下午,我院邀请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李伟广研究员,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为师生作题为“追寻记忆的痕迹:从细胞集群到神经联接”的学术报告。紫江青年学者张琪研究员、尹大志研究员及线上线下50余位研究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张琪主持。



在报告中,李伟广研究员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讲解了记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以恐惧情绪记忆、摄食偏好记忆等为模型,详细阐述记忆内容和强度动态演变在神经环路、细胞集群、神经联接及其可塑性等不同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李伟广研究员还分享了其主要研究进展,从质子能突触受体ASIC1a以神经环路特异的方式调节恐惧消退记忆及相关突触可塑性出发,利用恐惧条件消退范式证明了ASIC1a在恐惧消退记忆中的脑区特异性作用,阐明消退学习联接可塑性分子机制;再聚焦于杏仁核突触可塑性,揭示了消退后重现的传入联合性规律;重点介绍了“消退特征性”记忆印迹的生物学基础,利用活性依赖基因标记activity-dependent genetic labeling , TRAP2)等技术刻画消退记忆印迹细胞群及其神经联接,探究消退记忆印迹细胞的几个不同层次特征:存在于哪里(Location)、不同脑区印迹细胞之间的功能性连接(Directionality)、印迹细胞间突连接随行为发生适应性/可塑性(Adaptation);并且定义消退记忆的最根本特征:消退(Distinction),在“消退记忆提取依赖于vHPC engrammPFC engram印迹连接”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消退记忆多脑区联结印迹网络;最后介绍了岛叶皮层“恐惧”和“消退”记忆神经元输入投射的相关研究,阐明不同体脑交互(自下而上控制)情绪平衡,鉴定了恐惧和消退记忆集群。



在互动环节,在座师生和李伟广研究员针对记忆的概念、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李伟广研究员的报告结合心理学概念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增长了师生们在此领域的专业知识。师生们对于理解不同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如何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对记忆的机制进行更深入探究有了更多启示,收获颇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