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邀请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吴雯为“心理学+计算机”双学位本科班作班会学术讲座

时间:2023-04-17浏览:335设置



412日上午,2021 级双学位班在俊秀楼105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主题班会。此次班会以《心理:开启智能推荐新篇章》为题,由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吴雯主讲。我院“心理学+计算机”双学位班班主任胡杨副教授,“心理学+计算机”双学位班、“耀翔班”部分学生参加活动



吴雯博士作班会讲座


吴雯首先介绍了在当今时代智能推荐的背景情况.在大数据时代下,为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已有经典推荐算法需要解决“千篇一律”和“信息过载”的问题。因此,吴雯老师提出,可以通过引入“情绪”和“性格”这些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千篇一律”的问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如何将推荐系统算法与心理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呢起?接下来,吴雯通过三个领域的例子,给我们展示了两者结合的应用场景。

第一个是电商社交场景。在该场景中,存在一个冷启动问题,是指当一个新用户加入时,如何更精确更个性化的为其提供推送服务。通过对用户性格的分析,将其融入原有的推荐算法后,发现在精确度、多样性化、冷启动与正常状态下都表现得十分出色。除此之外,通过对用户情绪的分析,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在音乐推送中。





第二个是智能教育场景。在这一场景中,基于对学习者性格的分析,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与学习资源的推荐、更加契合的学伴推荐,而考虑学习者的情绪,也可以提供更能够表现出学习者进步程度的习题推荐。




第三个是心理健康场景。该场景致力于提供对使用者性格与情绪的分析,对使用者进行情绪安抚,或是辅助心理治疗师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虽然心理元素与各个领域密切相关,但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取心理元素十分麻烦,难以落地,接下来,吴老师以性格、情绪、心理地位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大规模隐式地获取不同的心理元素。


对于性格的隐式获取:首次提出的框架出现在2015年,分为三步:特征选取、性格预测建模和基于性格的推荐。通过显著性分析和高斯过程,基于行为的性格预测,其准确性在85%作用。接着,在2019年,基于统计学方法,融入行为+文本特征后,对于性格预测的准确性可达90%。而在现在,对于性格的隐式获取,则开始考虑从多源异构数据中抽取特征,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代替统计方法(图6)。



对于情绪的隐式获取:在近些年的研究以来,已经可以通过文本内容、表情识别和语音语调判断用户的情绪。



对于心理地位(或特质)的获取:通过对于社交网站的头像进行分析,可以对用户的心理地位进行预测,其准确率可达80%左右。而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通过文本、音频、图像和生理,可以计算出所想要得到的心理特质。




最后,吴雯对本次班会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自己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如群体智能、基于元认知能力增强的启发式教学、音乐画等等)。讲座结束后,大家也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与吴老师进行了交流。吴雯的分享让同学受益匪浅,有不少同学对吴老师的研究课题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希望在未来加入她的团队进行学习。在热烈的气氛中,本次班会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吴雯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明园晨晖学者、硕士生导师。她博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华师大计算机学院在职博士后(合作导师贺樑教授),曾任浸会大学高级研究助理。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机交互、用户建模、个性化推荐、心理教育医疗智能交叉、认知智能和常识众包等。主持并参与各类国家与企业项目,受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委、香港优配研究金委员会、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英语流利说等相关机构的资助。至今已经在相关领域顶级、知名国际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25篇,担任多本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审稿人。现为CCF协同计算委员会执委,ACMAAAI等协会会员。


(图、文:郑豪爵;校稿:胡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