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目标任务,由上海市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承办,上海华东师大科教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万通教育集团协办的“上海市心理学会庆祝建党100周年高峰论坛暨2021学术年会”,于2021年7月1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聚焦基础与认知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服务构建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三十余场精彩的专家报告,另有圆桌对话、研究生论坛、墙报展示等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海军军医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等10余所院校和机构的2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有近千人在线参与了会议。
开幕式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虹鸣在致辞中表示,心理学的发展与人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此次高峰论坛将就心理学各个热点话题进行研讨,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希望上海市心理学会能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开展综合性、前瞻性、高水平的学术研讨,要进一步建好平台,要创新机制,凝聚专家,发挥作用,扩大影响,为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虹鸣致辞
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宣读了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李红为论坛发来贺信,在贺信中,李红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建会百年。“上海市心理学会庆祝建党百年高峰论坛暨2021年学术年会”的召开,既是上海市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件喜事。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也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心理学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次学术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庞维国宣读贺信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在致辞中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感谢上海市心理学界的各位同仁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帮助和支持。郝宁表示,上海作为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活跃区域,各兄弟单位,包括高校、医院、企业等各机构,要以开放协同共赢的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发展,共赢未来。
郝宁致辞
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升主持。
刘俊升主持开幕式
大会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周晓林,作了题为《道德情感特质与不公平厌恶》的大会报告。周晓林围绕“道德”和“不公平厌恶”两个主题,从进化视角、情绪视角和认知视角一一阐述了道德的定义,还指出不公平厌恶有两种:劣势不公平厌恶和优势不公平厌恶,均在合作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周晓林介绍了该主题的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究了两种不公平厌恶背后的机制。
周晓林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周成林在题为《身体活动对健康老年人执行功能衰退影响特点的研究》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身体活动对健康老年人执行功能衰退影响特点的研究成果。周成林从 “认知行为-脑区激活-认知能力”的角度,探究身体活动对执行功能衰退的行为和脑区激活特点,完善了“运动延缓执行功能衰退”的理论基础。
周成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在题为《回顾与超越:上海心理学的百年》的大会报告中,围绕“传承”与“超越”两个关键词,通过民国时期上海的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从改革开放至今等三个时间段,阐述了上海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在对上海心理学百年发展史回顾的基础上,庞维国指出,心理学研究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注重本土化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学科发展必须注重共同体的建设,心理学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全国性的交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国心理学会建会百年之际,上海心理学人要继续努力奋斗,再创上海心理学的辉煌。
庞维国
上海师范大学李丹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会议现场
大会合影
基础与认知心理学分论坛
围绕基础与认知心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分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授孙连荣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琳在报告中,分析了久坐行为与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揭示了视屏类久坐行为和教育类久坐行为与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与可能脑机制,探讨了运动对高视屏类久坐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脑机制。
李琳
复旦大学教授朱磊从权力空间表征的无意识激活、注意对权力空间表征激活的影响、连续的权力空间表征、权力空间表征的两种编码方式、权力空间表征的发展和权力欲望的研究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权力空间表征的系列研究成果。
朱磊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林介绍了第三方惩罚任务中对弱势违规者的容忍的研究成果,其中重点关注三个实验:违规者社会经济地位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违规者贫富水平对于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及其脑机制探究;违规者贫富水平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探究——愤怒、同情的平行中介。
李林
上海政法学院姜珊关注汉语声调远距离规则的内隐学习和迁移问题,她介绍了内隐学习的定义、分享了人工语法范式、语法远距离规则的内隐学习的普适性。
姜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分论坛
围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分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邓赐平和杨向东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蔡丹介绍了亲子互动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指出了家庭的保护与支持应包括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活动以及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支持。
蔡丹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宁在报告中介绍了青少年学业先行情绪及其影响机制,他表示,特质焦虑对先行情绪的影响具有独立和稳定性,高特质焦虑者更易诱发消极先行情绪,而先行担忧比先行烦躁影响更强烈和持久。
陈宁
复旦大学副教授陈斌斌聚焦两孩父母养育与儿童发展适应等问题,重点介绍了中国两孩家庭的父母养育特点:差别对待的存在和影响、父母的消极社会比较引发内外化问题及参与同胞关系的不同方式。通过同胞关系的代际传递模型研究,他认为有同胞经历的母亲的孩子同胞关系质量更高。
陈斌斌
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吕晶在报告中关注数学态度与学习STEM专业关系。她首先介绍了本土化数学态度量表(CAVE量表)的编制和修订过程;关于数学成绩对数学态度和STEM专业学习的影响,她认为主要表现在数学态度影响攻读专业,另外除了价值和享受,数学成绩起到了中介作用。
吕晶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马淑风介绍了儿童在合作推理讨论中的因果推理。研究旨在识别合作推理讨论中因果链条的构建方式,追踪因果链条在合作推理讨论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及探索性互动行为,对儿童构建因果链条形成的影响。
马淑风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曦分享了亲子互动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她介绍了在亲子互动与儿童自我调节问题上,家长需要如何帮孩子实时调节、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发展自我能力;同时,陈曦还分享了关于儿童行为如何随母亲敏感性波动、母亲自主性支持与儿童挫败的实时交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陈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分论坛
围绕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分论坛,由复育智库创始人兼执行主任温海龙主持。
诺姆四达集团董事长苏永华介绍了后疫情时代人才管理的发展趋势。他指出数字化趋势、市场化趋势及中国化趋势对人才管理都有着重大影响。他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特点出发,提出要真正理解中国化成功的本质、核心及要义,在人才标准的制定和考核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
苏永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锦云在报告中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下的员工心理与行为。他指出,在互联网+到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学术界开始关注数字化如何影响企业管理。数字化发展的其中一个必然趋势即Z世代(数字化居民)组织承诺降低,是我们未来管理所要面临的问题。
段锦云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郑鸿探讨了重构员工和企业关系问题。他认为从工业化到数字化,中国正在快速转型,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在变化中已经重构,企业未来应动态调整以适应关系的变化,员工与公司不是谁服从谁、管控谁的关系,而是风雨同舟、共同进步的伙伴。
郑鸿
在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们聚焦变化世界中的人与组织,针对“员工出现心理问题企业应该怎么办?”、“如何看待年轻的员工目前的内卷和躺平心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圆桌论坛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论坛
围绕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分论坛,由复旦大学教授孙时进、李晓茹主持。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祝春兰探讨了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成才问题,她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了解影响青年幸福感的因素,精准把握规律并创新探索方法。
祝春兰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麒聚焦心理咨询服务发展的责任与基础,他认为心理咨询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构中个人服务的一部分,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他部分在不同层面起作用。他指出,心理咨询服务的推动依赖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健全。
张麒
同济大学教授胡耿丹重点关注网络成瘾因素的元分析和人类本能视角下运动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等问题。他提出网络成瘾的干预,要关注家庭防治,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形成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
胡耿丹
复旦大学教授李晓茹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介绍了帮助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新模式——“舒屋”的情况。这种新模式是对现有青少年心理服务资源的有益补充。
李晓茹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颜世富从中西方心理咨询的异同出发,结合管理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探讨了正念领导与压力管理的相关问题。
颜世富
社会心理服务的构建分论坛
围绕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相关问题的分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光兴、席居哲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席居哲认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化既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亦是社会心理建设过程,关系到社会心理服务机制策略、路径、保障等,具有全方位、无死角的特征。他认为,我们应该聚焦于建立人才培训系统,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业学术组织,培养专业合格的心理工作人员。
席居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光兴介绍了关于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准则的研究与制定方面的工作和成果。他认为,新时代下,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活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政府的法令和政策精神。咨询工作必须遵循伦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徐光兴
上海市商业学校颜苏勤介绍了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她认为,社会要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级单位需要联合起来,对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颜苏勤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郑宏介绍了精神科团队介入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家-校-医-社”一体化服务模式研究。她指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的特点为双网络和双纳入,既突出党政主导,又能实现多学科耦合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郑宏
万通教育集团心理学院执行主任郁国志介绍了近一年来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指出,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正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郁国志
本次会议组织了两场研究生论坛,分别由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季卫东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蔡丹主持。来自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余位研究生,围绕疫情隔离期间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变化、老年人技术焦虑识别、解封先后武汉居民乐观的变化轨迹、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影响的脑机制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入研讨。
研究生论坛
墙报展示
闭幕式上,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庞维国作总结发言,并为荣获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的学生颁奖。
颁奖仪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上海市心理学会庆祝建党100周年高峰论坛暨2021学术年会”圆满闭幕。
附:研究生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杨盼盼,马艳歌,赵斯曼,李丹:《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一般自我概念和友谊亲密性的纵向作用》
周同,刘俊升:《解封前后武汉居民乐观的变化轨迹》
刘怡婷,陈斌斌:《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教养的影响:基于共同命运模型的跨层中介分析》
孙尔鸿,叶旭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老年人技术焦虑识别》
李杨卓,李先春:《人际互动视角下说服行为的脑-脑机制研究》
徐洁,郑远霞,蔡丹:《父母认知支持与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
撰文:向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