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贯彻习总书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6月19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基础行政认知联合教工党支部举办了重温经典—--《共产党宣言》解读分享活动。
支部特别邀请了我校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潘斌教授为支部党员分享解读《共产党宣言》。
潘斌教授为大家梳理了《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诞生的整个历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理论中最广为流传、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但是它的诞生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产生的时间背景特殊。为了让党员同志们更好的理解这种特殊性,潘教授介绍了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发展、他对哲学和对解放全世界理想的理解追求和不懈实践的过程、与共产主义小组的接触、以及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契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由具有深厚文学造诣和深刻思想底蕴的马克思来撰写这部伟大的宣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潘斌教授为大家解读分享《共产党宣言》
潘斌教授认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特点并非是因为其学术性思想性,而是其文化性和文学性,它虽然语言剪短精辟,但是论证逻辑缜密。接下来,潘教授分别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前言和四个部分。潘教授特别提到了共产党宣言语言的特殊性,因为共产党宣言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和领导全世界广大的无产阶级站起来,为了自己的命运而抗争,所以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把艰深的革命道理、复杂的规律用绝对化、简单化的方式讲出来,从而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在工人阶级引起强烈共鸣。另外,《共产党宣言》还提出了工人阶级革命的真正领导人应该是共产党人,而共产党人的理论正是消灭私有制。《宣言》还指明了反动的社会主义有哪些,如何辨别他们,并对全世界的共产主义喊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最后潘教授还提到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的局限性,因为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的黄金百年,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极端对立,因此大规模的革命并未在他致力于推动的那个年代到来,也没有发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德国,而是积蓄力量之后在东方得到了实现。
听了潘教授解读之后,教职工党员们纷纷表示仿佛醍醐灌顶,对共产党宣言有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更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之处,也更加敬服无产阶级的先驱者们在百年前的智慧与使命感,更加坚定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文:李世佳 图:张鹏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