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芳教授课题组在《心理学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1-07-03浏览:324设置

囚徒困境博弈中他人面部表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呢?答案不言自明。然而,别人的脸色为什么会影响你的行为呢?别人的脸色对什么样的人影响更大呢?假如,你将与下列图片(参见图1)中的人物洽谈合作事宜,您更愿意与谁合作供共赢?为什么?


1  高兴的人和愤怒的人(注:图片源于网络)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在刘永芳教授课题组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立足情绪的社会功能理论、目标/期望理论和决策的双过程理论,着重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关乎利害得失的非常现实的博弈情境中,人们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较为原始的、远端的、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偶然性情绪信息是否会影响合作行为?基于相关文献,该研究构建了如下的模型(参见图2),尝试逐步深入地回答了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基本的观点是:即便在人类进化到今天、大脑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较为原始的偶然性情绪信息仍然会通过影响人们对对手合作行为的预期而影响其在现实博弈场景中与对手的合作行为,这种影响会受到当事人决策模式或认知加工方式的调节。



2  对手偶然性面部表情影响个体合作行为的假设模型



WHETHER:偶然性情绪信息会不会影响合作行为?

在本研究的三个实验中,均用选自标准情绪图片库中的高兴、中性和愤怒情绪图片操纵偶然性情绪信息,测量被试对流露不同情绪信息的对手的合作行为的预期,并用囚徒困境博弈任务采集他们与对手合作的数据。三个实验一致地发现, 在囚徒困境博弈中, 对手的偶然性情绪信息影响被试的合作行为, 并且不同类型的面部表情对被试合作行为的效应有所不同。具体而言, 愤怒、中性和高兴表情组的合作水平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但只有愤怒与高兴表情组的合作水平表现出稳定的显著性差异, 高兴与中性表情组被试的合作水平呈现出稳定的非显著性差异(参见图345)。


3  三种面部表情下被试的合作行为及对对手合作行为的预期(实验1



4  指导语操纵决策模式时被试的合作行为及对不同面部表情对手的合作预期(实验2


5 时间压力操纵决策模式时被试的合作行为及对不同面部表情对手的合作预期(实验3


HOW:偶然性情绪信息何以会影响人们的合作预期及行为?

基于三个实验的数据,研究者检验了所建构的模型是否成立,即考察偶然性情绪信息是否会通过影响人们对对手合作行为的预期而影响其在现实博弈场景中与对手的合作行为。三个实验的数据均支持了此种假设(参见图678)。


6  预期的中介作用检验(实验1



7  预期的中介作用检验(实验2


8  预期的中介作用检验(实验3


WHEN:何种条件下偶然性情绪信息会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

为了考察当事人的决策模式或信息加工方式是否会调节偶然性情绪信息的作用,在实验23中,分别采用指导语和时间压力操纵决策模式, 以反复考察何种决策模式下人们更容易受对手偶然性情绪信息的影响。两个实验一致表明,直觉决策模式下,偶然性情绪信息对对手合作预期及行为的影响更强、更大。具体而言,在实验2, 在直觉决策模式下, 高兴和中性表情组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愤怒面部表情组的合作水平, 被试预期高兴和中性表情对手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愤怒面部表情对手的合作水平, 且仅在直觉决策模式条件下, 被试对对手合作行为的预期中介了愤怒表情(vs. 中性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作用。在实验3, 在时间约束条件下, 高兴面部表情组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组的合作水平, 被试预期高兴面部表情对手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手的合作水平, 且仅在时间约束条件下, 被试对对手合作的预期中介了高兴面部表情(vs. 中性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效应(参见图4578)。

该研究的发现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人们在面对不同面部表情的对手时, 表现出合作决策的偏向, 支持情绪的社会功能理论,还表明人们做出合作决策时并非总是完全理性的。有趣的是, 实验23的结果表明相对直觉的决策模式比相对理性的决策模式让人更合作,为社会启发式假说(social heuristics hypothesis, SHH)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表情含蓄的表达自身立场、正确理解他人情绪信号的含义、策略性使用情绪信息加工方式等,对于成功的人际互动至关重要;在当今各种互联网交流平台上,Emoji表情符号已经成为通用的流行的沟通手段,因此本研究的发现对人工智能的深度情感学习、情感化的人工智能设计,以及情感化的人工智能与人的商业合作互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注:社会启发式假说:Rand及其同事的一系列研究发现, 在自利是最优选择的一次性匿名互动中, 直觉的反应往往比深思熟虑的反应更合作, 据此他们提出了社会启发式假说,修正了多数亲社会理论模型的“人性自私”假设(即人类本能上是自私的, 亲社会行为需要对这些基本本能进行反思和控制), 认为在许多情况下,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直觉的冲动本身, 而不是控制冲动后的理性选择。


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永芳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在读2018级博士研究生熊承清为第一作者。合作参与者包括刘永芳课题组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生许佳颖和马丹阳。

课题组简介:该项工作是华东师范大学刘永芳教授课题组系列工作的一部分。该课题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21)的资助,拟从中观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采用认知心理学的有限理性观重新审视和解读人类现实的合作行为,揭示此种行为产生和维持的影响因素、一般规律及潜在认知机制。

论文信息:熊承清,许佳颖,马丹阳,刘永芳*.(2021). 囚徒困境博弈中对手面部表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心理学报, 53(8), 919-932.

文|熊承清 刘永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