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深耕三尺讲台不忘初心
庆祝我国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9月11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在俊秀楼223报告厅,举办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院党政班子成员及全院教师7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活动由院党委书记方媛主持。
会议伊始,方媛书记向全体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她指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肩负着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方媛书记强调,全院教师要深入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培养心理学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随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姜晓东教授受邀作了题为“让看得见的教育家精神扎根华师校园”的报告。姜晓东教授在报告中,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等方面,阐述了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在教学科研与党务工作中的实践,分享了他如何将教育家精神具体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姜晓东教授指出,教育家精神并非高不可攀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点滴积累来践行的。
在报告中,姜晓东教授提到,在教学实践中,他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例如将中华诗词引入动物学教学中。通过设计诗词解读和攻擂等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文化素养。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证明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理工科教育中的价值。他还分享了自己利用课程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的课程科普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内容创作的同时,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课程参与感,还提高了他们的科普创作能力和作品的影响力。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育家精神中不断探索与革新的内涵。姜晓东教授还谈到,在面临是否继续担任支部书记的选择时,考虑到学院正在进行的重要项目,他选择了继续留任。他认为,每个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该为集体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姜晓东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报告会后,学院工会特别邀请今年从教三十年的孟慧教授和严文华教授,分享了自己深耕讲台三十年的心路历程。
孟慧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成长经历。她曾是一名成绩不佳的学生,但她并没有自我放弃,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员。走上三尺讲台后,孟慧教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她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对学生要有包容性,要学会理解和接纳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潜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严文华教授用热爱、好奇、创新、学习以及感恩等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从教生涯。她提到自己从遥远的新疆来到上海,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欣赏多元文化,并且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激发了她后来对艺术治疗和跨文化心理治疗的兴趣。凭着对心理学的极度热爱,严文华教授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其他专业转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严文华教授认为,好奇心是她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动力源泉,这种特质让她开设了多种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严文华教授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参与研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两位老师的发言,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更是一种向青年教师的文化传承。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达出一个信息,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热烈的掌声中,庆祝活动落下帷幕。通过此次活动,学院教师们对“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未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心理学专业人才,为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