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Koraly Pérez-Edgar教授受邀,在俊秀楼305会议室,为我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了题为“发展性心理病理学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科学”的学术报告。报告聚焦于行为抑制(BI)这一生物学气质特征,并探讨了其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现代技术获得更具生态效度的实验数据。报告会由刘俊升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Pérez-Edgar教授首先介绍了行为抑制的基本概念,指出其在个体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环境适应性中的重要性。她解释了为什么行为抑制与焦虑相关,这二者之间共享的特征,包括神经机制、皮质醇压力相应、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等生理反应等。接着,教授从毕生发展的视角,介绍了社交焦虑障碍的发展历程,从婴儿最初的反应特征,再到行为抑制,发展到社会退缩,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社交焦虑障碍,同时也讨论了为什么大多数儿童的行为抑制并不会发展成临床病症。她指出,自身的成长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能够降低这些风险。
Pérez-Edgar教授也进一步探讨了注意力在个体环境探索中的核心作用。她提到,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往往依赖于第三人称视角,通过严格控制变量来获取实验数据。然而,这种方法可能无法充分反映个体的主观体验。因此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在现实生活中焦虑儿童的注意偏向,Edgar教授及其团队采用了便携式眼动追踪设备去捕捉真实情景中焦虑儿童的注意偏向,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与此同时,Pérez-Edgar教授介绍了如何利用近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获得更加生态有效的成人和儿童的相关数据,,强调了第一人称视角在心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最后,Pérez-Edgar教授从社会交互的角度,即“朋友视角”深入理解儿童与朋友交互的神经同步性,分享了自己团队的最新在神经同步方面的研究成果。Pérez-Edgar教授团队利用自然神经科学范式评估了心理化网络的神经相似性,他们同时采集了朋友之间观看社交视频片段的fMRI数据,发现共享情感可以增强社交互动中的神经相似性,而社交焦虑可能会因过度心理化而改变这种关系。另一项研究考察了参与者们在不同行为任务类型下的大脑活动相似性,发现在压力任务下的认知控制预测了二人间的神经同步性。
报告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评价,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不仅拓展了他们对发展性心理病理学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报告会讲后,我院发展心理学方向的任课教师们与Pérez-Edgar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未来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Koraly Pérez-Edgar教授介绍:
Koraly Pérez-Edgar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认知和情感实验室负责人,以及儿童研究McCourtney讲席教授。Koraly Pérez-Edgar教授目前担任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主编,曾担任Child Development、Emotion等杂志副主编,以及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Research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等杂志编委。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抑制、焦虑障碍以及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Koraly Pérez-Edgar教授的研究擅长采用多方法的取向,包括行为观察、认知任务、EEG、ERP以及fMRI等,在行为发育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经验,曾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出版著作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Psychology, Handbook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