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丁晓伟教授应邀在俊秀楼223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工作记忆的操纵功能研究”的学术报告。相关领域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胡杨副教授主持。
该学术报告围绕工作记忆的操纵功能展开,结合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揭示工作记忆在信息处理中的操纵功能及其机制。首先,丁老师提出工作记忆具有存储和操纵的重要功能,而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存储容量、存储单元等课题,对工作记忆的操纵功能探讨不足。丁老师从基于物体的选择性保持出发,通过四个实验发现视觉工作记忆采用可分离的方式,根据特征的感知特性,选择性保持该物体的特征。
随后,丁老师提出对工作记忆操纵单元的两种理论假设,即以客体为单元和以布尔地图为单元。在四个实验中,丁老师团队通过操纵颜色、朝向、位置等多个变量进行实验设计,分别探讨了工作记忆基于同维度特征的操纵单元和基于多朝向的操纵单元。四个实验的结果均为布尔地图假设提供了实证证据。
进一步地,丁老师向听众介绍了视觉工作记忆存储机制的不同理论。为了考察动态操纵下视觉工作记忆的表征机制,丁老师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在动态操纵下,工作记忆表征遵循何种方式?其竞争假设为个体表征假设和层级表征假设;2)若遵循层级表征方式,层级表征在操纵中如何发生更新?其竞争假设为完全更新假设和部分更新假设。丁老师通过一系列不同操纵方式的工作记忆实验验证了层级表征理论,并拟合计算模型,实现了对表征更新权重的参数估计。对不同操纵方式权重参数的统计检验发现:1)操纵为“增加”时,层级表征服从完全更新假设;2)操纵为“移除”时,则为部分更新;3)操纵为“替代”时,用于替代的表征为完全更新,而被替代的表征则为部分更新。
报告通过多项研究和多种实验设计揭示了工作记忆操纵功能的重要特性和机制:对物体特征的选择性保持、以布尔地图为操纵单元、其表征服从层级表征方式。报告结束后,丁晓伟教授和与会师生们针对本次报告的研究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本次报告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视觉工作记忆及其操纵功能的理解,也拓展了相关研究的视角与思路。
报告人简介:丁晓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础认知的研究工作,重点关注记忆和学习等认知过程及上述过程在社会情景下的表现。代表性成果发表于Psychological Review,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等学术刊物。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
(图、文:张嘉倪;校稿: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