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下午,我院在俊秀楼223报告厅举办学术讲座,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赵迪研究员作题为“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和靶向干预”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尹大志研究员主持,学院青年教师以及学生共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赵迪研究员的报告主要围绕成瘾人群在戒断期“迫切用药”行为相关的神经、生理标志物,以及结合这些生物标志物开发的成瘾人群识别模型和神经干预方法,相关的系列研究为成瘾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临床建议。
赵迪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课题组在探索识别与物质使用障碍(SUDs)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认知和电生理方面)的研究,通过利用涵盖自然戒断期和不同脑刺激治疗阶段的横断面和纵向数据,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源性的β振荡强度是自然戒断和脑刺激治疗情况下症状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基于这个生物标志物,课题组又利用神经调控技术(TMS)靶向干预mPFC进行药物成瘾人群临床干预,发现三周可以有效降低成瘾渴求,预后效果相比其他干预技术有显著提升,可以实现成瘾靶向皮层神经活动的精准干预。
最后赵迪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在临床辅助成瘾识别和干预上的成果,包括对个体层面神经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机器学习分析,不仅阐明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方法更有效地整合到成瘾人群诊断和预测中的措施。另外,这些发现为加深对药物成瘾人群的理解以及开发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问答环节,现场师生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赵迪研究员详细解答了在神经干预研究中靶点选择、实验操作细节等方面的问题。
报告人介绍:
赵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认知与脑功能平台负责人。现担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认知与脑调控分会副秘书长、委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循证戒治分会的常委、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与精神影像分会常委,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近年来聚焦成瘾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近年代表论著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 Medicine、Nature Mental Health和Brain Stimulation等期刊,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医学科技青年奖、长三角神经科学青年论坛临床神经科学创新奖等奖项 。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创新重大项目等项目,入选上海市委组织部“东方英才计划”和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