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下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邀请德国马尔堡菲利普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刘薇博士来院,在俊秀楼305会议室,作了题为“德国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学术报告。院党委书记方媛、副院长李先春、紫江青年研究员蒲艺以及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研究生等6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蒲艺研究员主持。
在报告中,刘薇博士首先详细解析了德国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她指出,德国临床心理学强调多学科融合,结合了心理学、医学、神经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她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德国临床心理学在心理障碍诊断与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与成效。例如,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德国临床心理学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还深入探讨其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度的成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强调,这种综合性的诊断与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随后,刘薇博士深入探讨了德国如何通过科研推动心理治疗技术的发展。她指出,德国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始终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技术。例如,在慢性疼痛管理中,通过生物监测技术研究疼痛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开发出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新型疼痛干预方案。她还分享了如何利用生物反馈测量评估治疗效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优化了临床实践策略,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薇博士还介绍了德国心理治疗师的培养体系。她指出,德国的心理治疗师培养路径十分严格,包括系统的理论学习、临床实习以及职业认证。她提到,德国的心理治疗师需要完成至少5年的大学教育,涵盖心理学基础、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技术等多个模块。大学教育结束后还需要获得六年的职业实践,这一阶段要求治疗师在专业督导的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临床实践案例,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才能获得执业资格。德国在心理治疗领域的法律与伦理规范确保了治疗过程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在交流环节中,刘薇博士与参会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地互动,并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本次报告不仅为学院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与国际临床咨询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进一步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同学们对临床咨询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兴趣和热情。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咨询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为推动心理学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报告人简介:刘薇,自然科学博士(Dr. rer. nat),德国心理学硕士(Diplom-Psychologe),德国国家执业心理治疗师(psychologische Psychotherapeutin)。现任德国马尔堡菲利普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科研教学工作,终身教职,德国教授资格(Habilitation)认证进行中。当前研究方向聚焦于慢性疼痛的心理与生理机制,以及相关心理治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此前曾在马尔堡大学心理学院和大学附属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临床中心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心理预期对抑郁症疗效与停药反应的影响、生物标记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条件反射范式中刺激物可预测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等。除科研外,目前亦在马尔堡行为疗法与行为医学研究所(IVV)及Dr. Hans Onno Röttgers的心理治疗中心开展临床心理治疗,专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适应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人格障碍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