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组织观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学风宣讲报告会

时间:2020-11-23浏览:102设置


20201120日下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组织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集中学习,65名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代表在俊秀楼223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集中观看学习,学院党委副书记庄瑜、专职辅导员陶洁、挂职干部沈怡廷出席学习活动。



会上,“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先后作宣讲报告。樊锦诗以“守一不移,奉献敦煌”为主题,回顾了自己在敦煌艰苦奋斗、默默坚守的研究经历,她平实朴素的讲述却给人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励着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科学家精神。戚发轫以“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我国的航天发展史,生动阐述了科研强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吁青年学者牢记爱国主义,勇担科研重担,始终秉持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操守,勇敢面对新的时代的新挑战。




报告会结束后,每位同学均感获益良多,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得与感受。

2019级研究生李奕感言,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分别就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与大家分享一路走来遇到的艰难,和自己的坚持。两位先生是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的缩影,为国家的发展立人生目标。樊锦诗先生在莫高窟考古档案的建立工作中,大胆创新,开创数字档案的先河;戚发轫院士讲述了飞船建造工作中,全体科研人员的一丝不苟,力求最好。老一辈人严谨认真、大胆创新的科研精神,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2019级研究生张弟表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百万科学工作者和学生,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参加这场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盛会。首先万钢先生做了简短的陈述,接着樊锦诗先生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敦煌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正如戚先生所说,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奉献与使命感是一代大学生不懈的追求。科技在进步,但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似乎比不上之前了。戚发轫先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当初的起步到今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他说在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因此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航天辉煌,是几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总的来说,科学研究要走使命感,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

18级本科生张茗喆在观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别的。我国科学事业之所以可以不断进步、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奇迹,就是因为我国的科学家们都有着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核的奋斗动力。在今天的讲座中,我听到了樊锦诗先生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当年在敦煌,生活条件艰苦,没有卫生设备。但是,樊先生看到身边的前辈义无反顾地修复着壁画、研究着考古,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让她留在敦煌,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做出重要贡献。而戚发轫先生则传授了我做科学研究的“六字真言”——梦想、创新、实干。祖国要强大,就要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这一切靠不了别人,只能靠我们自己,靠我们对祖国的一腔热血。科学研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利器,而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指引这把利器的灵魂。

此次报告会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它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诚信科研,积极创新,努力成为勇于追求真理的科研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