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马燚娜教授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4-05-29浏览:10设置

2024年5月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马燚娜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在俊秀楼223报告厅作题为“人际互动中动态合作的认知神经机制”的学术报告。我院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近百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胡捷研究员主持。

马燚娜教授首先讲述了人类社会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她指出,人类社会的运作依赖于大规模合作。然而,个体在合作上的差异以及对他人合作行为的搭便车动机使得大规模合作变得脆弱。破解表征大规模合作的神经编码对于理解社会决策和合作至关重要。


马燚娜教授介绍了“人类如何维持合作”这一科学问题的系列研究。从个体层面看,当分配与预期不符时会产生自私厌恶,从而感到不适;从群体交互层面看,组内情感联结能够提升对内群体的贡献和成员间的神经同步性;从层级团体层面看,群体活动会促进同级依赖并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固化;在大规模社交网络层面,网络中的个体通常表现出合作和维持规则的倾向,尤其是关键节点人群的合作行为能够促进大规模合作。


马燚娜教授还分享了课题组最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互动和动态的角度对社会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受两人三足游戏的启发,团队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合作竞赛任务,成功分解了合作的两个重要动机:人际协调和集体目标。研究采用sEEG技术,揭示了颞顶联合区和杏仁核中的高伽马振荡活动分别编码这两个动机。


最后,现场师生就报告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马燚娜教授详细解答了关于社会网络构建、速度分解、其他脑区活动、被试、概念推广性等方面的问题。这次报告不仅深化了师生们对该研究问题的认识,还拓展了相关主题的研究思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