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邀请台湾中央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叶士青教授,在普陀校区俊秀楼305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题为“认知心理研究的数智化转型:虚拟现实、神经传感与AI的融合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黄楚中教授主持,吸引了2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及研究人员参与。

叶士青教授是数字疗法、神经康复工程与智能医疗领域的知名学者,长期致力于虚拟现实、多模态神经生理传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研究。他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神经传感技术与心理科学的深度融合,心理健康评估与认知行为研究正迎来一场“数智化转型”。传统的心理量表与主观访谈已逐渐被基于客观生理与行为数据的智能评估系统所补充甚至替代。

叶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多模态神经生理与行为感知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脑电图(EEG)、眼动追踪、心率变异性(HRV)、皮肤电反应(GSR)、肌电(EMG)等多种信号的同步采集与融合分析。通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建模,团队开发出多项应用于抑郁症、ADHD、自闭症、脑震荡后认知障碍等心理与神经疾病的智能评估与干预系统。
此外,叶教授还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他介绍了基于情感计算与自然语言交互的数字虚拟人系统,可用于心理预问诊、情绪支持与康复陪伴,并结合元宇宙、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推动远程心理服务与数字处方的发展。
整场讲座内容前沿、案例丰富,叶教授以生动的语言和扎实的研究数据,展示了智能科技如何为心理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方法与路径。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VR场景在心理学研究的挑战、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方法、AI模型的泛化能力等问题与叶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报告不仅拓宽了师生在心理与认知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视野,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在“心理学+人工智能”融合方向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