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召开“纪念朱曼殊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9-09-19浏览:618设置

为了纪念我国著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朱曼殊先生诞辰一百周年,20199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举办了“纪念朱曼殊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梅兵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朱曼殊先生的女儿朱浴红女士,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益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李丹教授,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吴国宏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华红琴副教授,以及与朱先生共事过的方芸秋教授、叶慧珍副教授、缪小春教授、皮连生教授、刘金花教授、李其维教授、金瑜教授、张福娟教授、吴庆麟教授、陈国鹏教授、宋正国副教授、李晓文教授,我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刘俊升主持。



会议首先由缪小春介绍了朱曼殊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朱曼殊先生于1919年生于湖南湘乡。1943年毕业于湖南兰田的国立师范学院教育系,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部,获硕士学位。1949年在上海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于上海市立师范学校和光华大学。1951年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和心理学系,任讲师、副教授、研究员。先后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1-1993),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9-1993),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84-1989),《心理科学》及其前身《心理科学通讯》副主编、主编(1965,1981-1994)等职。2005年中国心理学会授予她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朱曼殊先生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活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朱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围绕小学儿童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活动,以及儿童语言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儿童语言(词汇、句法和语用)发展过程和规律、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性和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特殊性、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发展与语言习得的关系等问题上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为幼儿和儿童的汉语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中国心理学走向国际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自由发言环节,在场嘉宾围绕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精神进行了回顾和分享。王益明、周晓林、李晓文、华红琴等深情地回顾了朱先生对学生的宽容、帮助和引领。李其维谈到了朱先生的正直真诚,以及在生活和学术上对他的支持和帮助。陈国鹏、张福娟、宋正国回顾了朱先生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提携,以及在困难时期给予的关怀。刘金花谈到了朱先生在特殊时期的坚持、大度,以及认真工作的精神。叶慧珍回顾了朱先生在担任《心理科学(通讯)》杂志主编时的正直与敬业。吴庆麟谈到了朱先生的研究精神,希望能够通过记录和传承进一步弘扬老一辈心理学家的思想。李丹、吴国宏等也分享了过往与朱先生有关的点点滴滴。朱曼殊先生一生敬业负责、正直真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得同事和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在其学术生涯中,朱先生组织起一批研究力量,投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专业人才,为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乃至全国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由发言结束后,朱曼殊先生的女儿朱浴红女士首先对学院以及朱先生的同事学生表达了感谢。她深情回顾了朱先生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成长,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照顾、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和严谨。同时,她也表达了对学院发展的美好祝福。



最后,梅兵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她对朱曼殊先生带领的研究团队为华东师大心理学科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朱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高尚人格致以崇高的敬意。梅兵教授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心理学院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希望能以朱先生等老一辈心理学工作者为榜样,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对朱曼殊先生的研究精神、处事原则和学术贡献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学科发展的使命有了更好的认知,并愿意以此为引领,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