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博士在临床心理学国际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2023-03-14浏览:246设置

灾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及时间稳定性


   由于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极大,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使人们面临复杂的创伤性场景(例如他人受伤/被困、房屋受损、亲人受伤或死亡)。因此,幸存者在灾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症状。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灾后心理障碍之一,并且其症状容易固着化,比其他的灾后心理障碍更容易持续多年。此外,抑郁症状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负面影响,如生活质量下降、自杀意念增加等。因此,受灾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和发展亟待关注。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博士团队在临床心理学国际权威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上发表研究 成果。该研究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究经历舟曲特大泥石流后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网络结构及其跨时间的发展特性。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在甘肃省舟曲县东北部山区,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穿过了该县人口密集的地区,堵塞了白龙江,导致舟曲县城一半以上被洪水淹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研究在灾后的3个月(T1)、15个月(T2)、27个月(T3)进行了追踪测量,1466名儿童青少年全程参与了调查。三次调查均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测量儿童的抑郁症状。

    研究团队采用Ising模型来估计每个研究时点的抑郁症状网络,并使用预期影响来评估节点中心性,其次使用网络比较检验来考查三个时间点之间网络指标的稳定性。各时间点抑郁症状网络的结构如图1所示,各抑郁症状的中心性如图2所示。研究结果显示,在灾后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状网络具有较高的跨时间的稳定性,具体表现在具有相似的核心症状和症状联结。


1 三个时间点上的灾后抑郁网络结构

注:AN1 =快感缺乏,AN2 =睡眠障碍,AN3 =疲劳,AN4 =食欲减退,AN5 =躯体问题,AN6 =孤独,AN7 =不喜欢上学,AN8 =缺乏朋友,NM1 =悲伤,NM2 =悲观的担忧,NM3 =自责,NM4 =哭泣,NM5 =烦躁不安,NM6 =优柔寡断,NS1 =悲观主义,NS2 =自我厌恶,NS3 =自杀意念,NS4 =消极体相,NS5 =感到不被喜欢,IF1 =作业困难,IF2 =学校工作困难,IF3 =学校表现下降,IF4 =低自尊,IP1 =当行为,IP2 =社交退缩,IP3 =不服从,IP4 =打架


 在症状中心性方面,自我厌恶、孤独和睡眠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的核心症状,并且在三个时间点上具有稳定的中心性;而哭泣和自我贬低在中心性方面具有较大的跨时间异质性。在症状联结方面,睡眠障碍和食欲下降、悲伤和哭泣、不当行为和不服从可能是灾后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状易固着化的重要症状关联。总体来看,不同时期抑郁网络的中心症状相似和重要症状关联相同可能是灾后抑郁症稳定发展且易固着化的原因之一。未来研究和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究将自我厌恶、孤独和睡眠障碍作为干预靶点是否可以加速灾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


2 三个时间点上抑郁网络的症状中心性

注:AN1 =快感缺乏,AN2 =睡眠障碍,AN3 =疲劳,AN4 =食欲减退,AN5 =躯体问题,AN6 =孤独,AN7 =不喜欢上学,AN8 =缺乏朋友,NM1 =悲伤,NM2 =悲观的担忧,NM3 =自责,NM4 =哭泣,NM5 =烦躁不安,NM6 =优柔寡断,NS1 =悲观主义,NS2 =自我厌恶,NS3 =自杀意念,NS4 =消极体相,NS5 =感到不被喜欢,IF1 =作业困难,IF2 =学校工作困难,IF3 =学校表现下降,IF4 =低自尊,IP1 =当行为,IP2 =社交退缩,IP3 =不服从,IP4 =打架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刘正奎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博士生黄琪参与了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梁一鸣,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讲师,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伤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Child Abuse & Neglect, 《心理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扬帆专项”等项目。


论文信息

Liang, Y., Chen, Y., Huang, Q., Zhou, Y., & Liu, Z.* (2023). Network structure and temporal stabil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14, 2179799. https://doi.org/10.1080/20008066.2023.2179799


图文:黄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