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性初先生生平

时间:2014-10-08浏览:1478设置

      曾性初,湖南邵阳人,1923年5月15日出生于辰谿,2014年10月2日在上海逝世。

     1940年1月至1941年6月,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41年9月至1944年6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教育系学习;1946年10月至1947年9月在清华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1947年9月至1948年7月,在北京大学心理研究所任教育系助教;1948年9月赴美求学,于195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3年9月至1954年4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研究所任研究员;1954年响应新中国号召,抱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1954年7月至1957年1月,在河北师范学院任副教授;1957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任副教授,并于1957年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62年任心理学实验室主任;1980年12月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与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大众心理学》杂志主编;于1998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退休。

      曾性初先生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和汉字的心理学研究,在学术上多有建树。曾先生首创性地将投射法应用于研究儿童社会心理发展,1959年的《心理学年鉴》对此研究曾给予很高评价。先生在婴幼儿学习心理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曾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专门介绍了先生的重要发现。曾先生在汉字的心理学研究中独树一帜,1965年发表《汉语的信息分析》广受学界重视。1983年发表《汉字好学好用证》,充分论证了“汉字是历史悠久、字型优美、易学、易写、经济有效的文字”,引发了学界广泛争论,著名文字改革专家周有光先生认为“曾文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汉字的一言堂的局面”,在国内外学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转变了有人提出的汉字拼音化的主张。1984年,曾先生在上海发起、主持了汉字心理学学术讨论会,对全国的汉字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曾性初的其他研究成果,如《方块字与字母文字之比较》、《汉字各种笔画的频率估计》、《早期教育与早出人才》、《早期教育》(录像)等,亦在学界具有很大影响。

      曾先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为心理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验心理学的课程,并编写了《实验心理学》的讲义和学生实验手册,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付出了许多心血。先生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并应邀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讲学,为加速当时国内心理学研究与国际的接轨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提携后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家属根据先生生前愿望,拟注资五万,发起设立“曾性初奖学金”,用于嘉勉心理学专业的优秀学生,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办理。如有响应者,可汇款至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号 1001 2472 0912 4812 906(工商银行上海市金沙江路支行),汇款请注明用于曾性初奖学金。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4年10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