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上海教育:“我是党员,我要不辱使命!”上海教卫系统战“疫”中的红色力量(十五)

时间:2022-05-30浏览:186设置

“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我是党员,我请战!”“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上海教卫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使命担当,扛起特殊责任,迅速集结,主动请战,成为教卫系统战“疫”中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一个党员一面旗,他们以实际行动,成为疫情防控中流砥柱,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这些党员的战“疫”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




抗疫有我,青春无悔

对上海交通大学海科院青年党员志愿者徐帆来说,社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一方面,在研究生期间,她的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另一方面,她也曾独自策划并开展过社区活动。当徐帆所在的社区进入封控管理时,她第一时间投身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不辱使命。


图片

徐帆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为了给居民们提供更便捷的团购体验,徐帆整理了一张小区团购内容清单,征集大家意见,商量如何推进团购信息共享。此外,她还在小区业主群的群主的帮助下,组建小区团长群。为了帮助社区居民明晰团购信息,徐帆还设计制作小区团购海报并每天坚持在群里更新团购海报,为大家提供帮助。


图片


小区封控管理以来,徐帆与家人一直参与小区志愿者服务,主要负责抗原试剂盒发放、测试结果统计、物资发放、每日楼道消杀和垃圾清运等工作。


为了缩短楼栋分发抗原检测试剂盒的时间,徐帆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发放步骤,并分享给其他志愿者。为了方便楼栋群内的信息传达、邻居间的沟通交流,徐帆牵头建立了楼栋微信群,在群内传达居委相关通知,及时解答邻居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华东师范大学




驻楼“逆行者”,分外美丽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汪红英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专职辅导员王佳宁是普陀校区河西片区的首批驻楼辅导员。小雨的夜晚,他们带着行李箱、电脑,毫不犹豫地走入封控楼宇,开始工作。


图片

王佳宁(左)、汪红英(右)成为首批驻楼辅导员


两位老师迅速建立了楼长、层长和寝室长的层级管理模式,为层长建群,定期开会沟通并听取意见,在群里轮流为大家答疑解惑,协助宿管一起分发盒饭、组织核酸采样、协调志愿者工作。


为了让两位老师更好地投入线下的生活保障工作,软件工程学院的专职辅导员薛寅申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刘瞳老师协助承担了大量的线上工作:人数统计、信息汇总、独立空间预约等,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


薛寅申在解除隔离和缓冲后,仅休整了1天,又逆行进入整个普陀校区人数最多的楼宇,担任封控楼楼长,他坦言首批“逆行者”的线上工作为他的线下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图片

“大白”辅导员薛寅申





上海海事大学




党员教师勇挑重担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党员教师王媛媛义不容辞报名支援“疫”线,并加入居委临时党支部。除了原来的志愿者工作,王媛媛还加入核酸采样组。在配合医生做好辅助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采样居民的情绪安抚工作,时刻关照行动迟缓的老人,鼓励和安抚好孩童,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王媛媛还参与门岗执勤组工作,对进入小区的物资进行消杀;搬运物资,做好出入库登记,并按楼号进行分组,以便快速分发。考虑到社区老年人群较多,她还协助同事为老年人义务理发。看着每位老人满意的笑容,王媛媛心里暖洋洋的。


图片

王媛媛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疫情以来,上海海事大学党委组织部张冬梅作为小区志愿者,协助“团长”一起与“菜”打交道。根据街道安排,她作为“攻坚拔点”工作组成员,下沉黄山三居委。黄山三居下辖6个小区,共1815户,近5000位居民。详细摸查、24小时手机在线、发放物资、采购药品、核酸抗原、动员转运、楼栋消杀……虽然异常忙碌,但张冬梅觉得很值得。她说,从居委干部身上,自己也学到踏实而坚韧的品质。


图片

张冬梅在居委忙碌地工作





上海戏剧学院




15年守候,从学生到服务学生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工作与生活如此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在办公桌旁入睡,醒来就投身工作,有时候睡觉前才想起竟然一整天没洗脸,哈哈!”这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辅导员李宗禹老师对这段生活的感慨。


驻校战疫情期间,李宗禹已分不清是工作日和双休日。他说,学校平安就是快乐日,学生开心就是幸福日。李宗禹2007年到上戏求学,至今已有15年。15年的光阴,他从学生转变为老师,从学生公寓走出,如今又回到熟悉的学生公寓去服务学生。这是一种缘分,令他格外珍惜。


图片

李宗禹忙碌地为学生分发物资


李宗禹还积极参与“辅导员说”栏目创作,用原创视频为“足不出户”的同学们介绍校园里白玉兰和梧桐树的故事。都江堰千里远驰为学校送来蔬菜,他又为同学们讲述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的情谊,一个个小故事都成为疫情“大思政课”中的一部分。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统筹协调相关事宜,集结尚熙物资小分队。学生们说,每一次“投喂”,都是甜蜜的滋味。


图片





上海海洋大学




以特别的方式开启“三十而立”

“源哥放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和你一起并肩战斗!”同学们口中的“源哥”正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专职辅导员、食品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刘源。


按照刘源老家的算法,4月10日那天算是他的“三十而立”,也是在这个特别的一天,刘源下定决心要与大家一起披甲枕戈战疫情。


刘源所在十一小区A099栋大多数是食品学院2018级的本科生,四年中他一直陪伴着这群学生们,转眼就到了各奔东西的时候,疫情放缓了大家分别的步伐,又一次吹响了并肩战斗的号角。在穿防护服的日子里,为了减少如厕,他就尽量少喝水。楼里的学生们嘴上不说,但看着刘源每天闷在防护服里,会不约而同地在下楼做核酸时给刘源搬来靠背椅,让他可以更好地休息。


图片

刘源每天身着防护服扛着饭和水上下六楼


正值毕业季,学生们也面临各种压力,在完成服务之余,刘源还会通过面谈、微信等方式了解同学们的毕业去向和就业选择,当遇到学生有就业困惑时,刘源也会结合自己身边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疏导。


另外,刘源还通过学院就业指导员邓高燕老师和他们小区负责人、校友协同处的李杰老师帮助向企业和校友会重点推荐同学们的简历,解决了不少同学的就业问题。


图片

刘源精心指导学生们完善个人简历





上海电力大学




亦师亦友,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

阿布都如苏力·麦麦提明——同学们口中亲切的“阿布老师”,既是上海电力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也是经管学院一名专职辅导员。学校封闭管理以来,阿布老师几乎都是凌晨两点以后入睡,每天平均睡眠时间5小时。


图片

阿布老师和同事一起搬运餐食


作为专职辅导员,在楼栋封闭管理期间,阿布老师事无巨细,扎实做好同学们的生活服务保障和关心关爱工作。作为经管学院6个班级的辅导员,他承担了疫情期间8号楼的驻楼服务工作。面对8号楼1050名学生,他有序安排每日抗原试剂发放、组织核酸检测、一日三餐配送,以及学生洗澡、洗衣服等工作,并当好学生们的贴心人。


图片


虽然每天忙碌到深夜,但阿布老师却从来不觉辛苦。他说:“能冲在一线为大家服务,能够为学生排忧解难,切实帮助到每一位学生,对我来说都是十分荣幸和幸运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上海开放大学




教师伉俪同心战疫

下沉干部勇挑重担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青年党员教师孟兆楠、万易夫妇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前往国顺路居委会报到,加入志愿者队伍。




































孟兆楠、万易夫妇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浦西开启封控管理后,夫妇俩自告奋勇成为志愿者代理楼组长。每日通知居民核酸检测,有序组织核酸检测队伍,还给楼内居民发放抗原,收集统计结果。万老师还加入小区“团购大军”,帮助独居老人等居民团购物资,缓解物资储备不足的难题,


劳动节当天,孟老师和万老师家的门把手上“惊现”一张纸条和一百元现金。原来,它来自于本楼道402室的一对老年夫妇。妻子患有糖尿病,长期瘫痪在床,老先生也已86岁。封控期间,孟老师默默做起了他们的采购员,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困难。老先生不善言辞,就留下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还提到孟老师和万老师采购物资经常帮他们垫付,老人先付一百元,不够再补。两位青年党员收到信的那一刻,觉得非常暖心。他们说: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人邻居多次写来感谢信


疫情突袭,上海教育电视台党总支积极落实上级党委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居家办公的党员干部、职工纷纷化身“大白”“蓝精灵”“跑腿侠”,驰援于街镇、下沉在社区、穿梭于楼栋。


下沉街道工作的教育台技术中心主任王金海同工作组一行6人,承担起了雪野路密接人员隔离点的防疫管理重任。他发挥技术特长,设计制表,统计快捷,数据清晰,确保了任务的高效运转。即使每天工作量超负荷,他还会花上几个小时专门整理隔离点的拍摄素材,为工作团队制作宣传视频,为战“疫”贡献媒体人的硬核力量。


为了优化小区全员核酸检测的流程,杜绝交叉感染,大活动部主任颉宁和小区志愿者们凝聚众智,制定居民进出户、上下楼和排队检测流程,每个点位都有志愿者站岗,每个环节都与医护人员保持畅通的渠道,提前告知居民进度,使得全员检测一次比一次顺利。颉宁说:“在居民的各种需求面前,志愿者虽不是定海神针,但有一臂之力!”


图片

颉宁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小区居民分发蔬菜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特殊时期
特殊责任
特殊担当
同心战“疫”

务求必胜!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