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升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2022-05-15浏览:382设置

喜欢独处”的青少年们会不会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症状呢?

 个体在青春期时,往往喜欢选择一个人待着。例如,很多孩子放学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许什么都不做,即使是空想的时候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这种独处的现象对青少年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这是很多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传统上,研究者认为同伴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花费太多的时间独处很有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适应。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假说。如研究发现,不爱社交的青少年的确在孤独、抑郁等心理适应不良的指标上得分更高(Liu et al., 2017; Xiao et al., 2020; Ding et al., 2020)。而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并非如此简单。研究者开始进一步关注青少年为什么选择独处。其中,亲合独处(affinity for solitude)反映的是个体对独处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选择独处并享受独处时间的一种状态。个体在青少年阶段主动选择独处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独处中能够找寻到让自己觉得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亲合独处很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俊升教授团队在青少年研究知名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发表题为A parallel latent growth model of affinity for solitud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的研究论文,考察了7-9年级学生亲合独处与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其相互预测关系。

 研究对8537年级学生(51.6%男生,M年龄=14.65岁,SD年龄=0.54岁)进行了为期三年追踪,每一年请青少年报告亲合独处程度和抑郁症状。研究在控制了害羞等因素的影响后,得出以下结果:1)亲合独处和抑郁症状均在7-9年级间均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中国青少年在7-9年级这一时期越来越倾向于独处,而同一时期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水平也逐渐升高;2)亲合独处的起始水平与抑郁症状的起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7年级时亲合独处水平更高的青少年报告了更高水平的抑郁症状。亲合独处的增长速度与抑郁症状的增长速度也呈显著正相关,亲合独处上升速度越快,抑郁症状的上身速度也越快;3)亲合独处的起始水平可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的增长速度,7年级时亲合独处水平更高的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上升趋势会得到一定的缓解;4)女孩报告了更高水平的亲合独处和抑郁症状,但在二者的发展速度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1.青少年亲合独处与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亲合独处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发展潜在的积极意义,并揭示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对现实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青少年在早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亲合独处虽然在当下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长远来看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此外,亲合独处在此时期快速的波动需要得到成人的关注和引导。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胡娜,通讯作者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俊升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徐刚敏、袁木子,副教授陈曦,以及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心理学系的Robert Coplan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李丹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陈欣银教授共同参与了本研究。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001、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YBNLT2021-027)的资助。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桑标教授对论文也提出了宝贵的指导与建议。


论文信息:

   Hu, N., Xu, G., Chen, X., Yuan, M., Coplan, R. J., Liu*, J., Li, D., & Chen, X. (2022). A parallel latent growth model of affinity for solitud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51,904-914. doi:10.1007/s10964-022-01595-4.


图文:胡娜 袁木子 刘俊升




返回原图
/